对于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,电视游戏虽然曾经以“小霸王”的形式占领童年玩具的高地,但20年过去,其风光身影早已不在,随着近年来虚拟现实的盛行,许多人猜测电视游戏或许将成为“时代的眼泪”。
数据显示,2016年电视应用场景向电视迁移的统计数字,用户迁移最高的应用场景为影音类应用,占比71.7%,生活类应用迁移占比为11.8%,教育类应用迁移占比为6.6%,游戏类应用占迁移比为7.8%,仅次于教育类应用的占比量,体现出用户对于电视游戏的冷淡态度。
如果说教育类应用的惨淡源于人类对学习本能上的抵触,让人放飞自我的游戏类应用为何如此萎靡呢?这要从硬件条件上说起。游戏和软件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,对于热门的游戏载体电脑和手机来说,电脑自身内存容量较大,能随意增减,还能配合移动硬盘使用。内存上的宽松使其有足够的空间对庞大的游戏数据进行储存,对于大型游戏来说是较为理想的载体。而手机虽然在内存上比不上电脑,但由于其为移动设备,游戏设计操作较为简易,所需内存也普遍较小,其触屏设计也使其在操控上有更大的可能性。且手机更新换代速度仅为1-2年,不管是内存上还是运行能力上都没有太大的压力。
相比之下,电视尺寸和分辨率相对较高,能为大型游戏提供更震撼的视觉效果,但其操控设备却往往需要另外购买,存在延迟、不兼容等各种障碍。另外电视内存普遍较小,芯片处理能力较弱,无法承载与其画面表现力相符的大型游戏。其更新换代频率在6年左右,对于更新速度较频繁的小型游戏存在后续跟进上的困难,由于地点和操控上的限制,吸引力自然不及手机游戏。
有人认为,电视游戏没能等来大幅发展的契机,却等来了VR,正是前狼后虎的尴尬局面。相较于电视游戏,VR的浸入感、与体感的融合性都更强。如今,VR游戏仍面临着内容匮乏、以及笨重、分辨率等体验感上的种种缺陷,但从PlayStation VR等VR设备的销量上来看,其发展已初具规模,市场研究公司IDC预计,到2021年,VR和AR市场将合计增长近十倍,出货量从2016年的约1010万台增至2021年的9940万台。等待VR成熟的几年中,电视游戏能否迅速把握商机,或是开辟出游戏新形式,将是其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。
对于电视游戏,还有一种折中的方案,那便是索尼、任天堂、Xbox为代表的游戏主机派。以“小霸王”为代表游戏主机在中国也曾风靡一时,但在游戏内容上受到限制的同时,手机电脑迅速崛起,并且替代电视游戏。从近日任天堂最新Switch疯狂的销售状况来看,如今游戏主机仍占据一席之地。但尤其对于中国市场而言,游戏习惯已经改变。若非新兴技术的助力,游戏主机难以在中国达成爆发式的发展。
实际上,不管是芯片还是操控设备,电视在硬件上的缺陷并非难以跨越。困难的是取得游戏开发商的青睐,也就是游戏内容的驱动无力。内容可以称得上是游戏硬件的第一生产力,电脑有《帝国时代》和《英雄联盟》,手机有《贪吃蛇》和《俄罗斯方块》,任天堂有《超级玛丽》,正是在最早一批经典游戏的带动下,整个产业才有了突进式发展。而纵观电视游戏产业,这样的现象级游戏还没有出现。
但同时也有业内人士认为,随着家电智能化以及家庭智能平台的发展,电视将不仅仅是视频播放器,还将以操控平台的形式成为客厅甚至家庭新的中心。触屏、AR等新操控方式也有望加入电视中去,去年8月,创维就已发布首款带有AR功能的智能电视S9D,随着新兴科技的加入,电视的体验感将会有所提高。如同电脑一般,电视的功能分化也将是其发展的一种趋势,更高配置和内存的游戏电视也许会出现,将不失为游戏爱好者的一种新的选择。